近日,云南白药修改药品说明书,正式宣布其配方中含有草乌成分。此前,云南白药对此讳莫如深,尽管曾在香港因被检出含有乌头类生物碱而遭禁售。
一直以来,中成药说明书标识多有不清,尤其是被列为国家保密配方的中药制剂,如云南白药等。这曾数度引发公众关注。而云南白药在美国售卖时公布成分,所谓的“双重标准”更令舆论哗然。
半年前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(以下简称“食药监总局”)出台新规,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成药成分公开,并明确划定可公开的界限。而云南白药这一个案,亦凸显出当前中药企业的转型发展障碍。
新规“揭秘”药方一角
2013年11月,食药监总局发布《关于修订含毒性中药饮片中成药品种说明书的通知》。
该通知规定,产品中含有毒性药材的中药饮片企业,必须在说明书中写明毒性成分并添加警示语。生产企业最晚在2013年12月31日前,提出修订说明书的补充申请报备案,并在备案后6个月内对已出厂的说明书予以更换。
1988年,国务院颁布《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》,规定包括砒霜、水银、生川乌、生草乌、雄黄在内的28种毒性中药品种需要特别注明。
根据我国现行药品管理法第五十四条规定:“药品包装必须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并附有说明书。标签或者说明书上必须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、成份、规格、生产企业、批准文号、产品批号、生产日期、有效期、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、用法、用量、禁忌、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。”
云南白药在修改后的新版说明书中标注:“本品含草乌(制),其余成分略。”
对此,有律师认为,法条规定必须注明的是“成分”,而非“主要成分”,也就是说,药品中所有的成分均要注明。“从这一点来看,云南白药现在虽然公开了一种药品成分,但是仍然不符合法律的要求。”
云南白药没有公开药品所有成分的依据是“国家秘密”。
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注云南白药安全性问题的说明》中提到,自1956年以来,云南白药的配方、工艺被国家相关单位确定为国家秘密。根据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,凡列入国家秘密技术项目的品种,其说明书、标签可不列明成分。
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蒋尔国表示,中药一级保护品种属于绝密级中药制剂,可以享受长期保密。亦有业内人士认为,云南白药在国内不公开药品的组方信息,属于法律对消费者知情权的限制,并不构成侵权。
据了解,目前获得国家中药一级保护品种有十余个,包括云南白药的云南白药散剂和云南白药胶囊、片仔癀、武汉健民龙牡壮骨颗粒、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、雷允上六神丸、东阿阿胶、上海和黄药业的麝香保心丸等。
中药企业的“守秘”困局
尽管有消费者质疑,一些中医药专家依然认为,“国家保密配方”制度仍然“很有必要”。而更多声音认为,为保证用药安全,公开这些含有毒性药材的中成药成分也有必要。
事实上,作为一家老牌中药名企,云南白药所面临的配方保密问题,是整个中药行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。
有评论指出,长期以来,我国中药研发过于注意在中药处方组成上下功夫,而忽视了对疗效和质量也有重要影响的制作工艺、剂型等重要要素的革新,创新性和现代技术含量并不高,因而一旦中药成分公布就极容易被仿制。
正基于此,很多中药都有自己的独家配方,并视之为“命根子”。
曾经,中药产业凭借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然而,在“保密”制度的保护伞下,中药的二次研发早已危机四伏:由于受到保密制度的特殊照顾,企业本身研发的积极性并不高;加之存在“泄密”的顾虑,“保密”的企业很少与外面的研究机构合作。
业内专家指出,对中药企业和中药产业发展而言,中药品种保护制度仍然很重要。公布中药成分已逐渐成为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。
根据食药监总局的新规,除云南白药外,涉及国家秘密技术的中成药品种也需要公开指定的成分。 |